秋日暖陽下,一場深刻而溫暖的跨縣市交流在彰化縣埔鹽鄉的禾煦學堂溫馨上演。這天,我們榮幸地接待了來自雲林縣36個弱勢家庭子女小衛星課後照顧據點的夥伴們,以及雲林縣與彰化縣社會處的長官,近50位關心兒少發展的同仁齊聚一堂。
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深入了解禾煦兒少健康協會的核心理念,以及禾煦學堂如何將兒少健康與社區共好的理想,落實在日常的課後照顧工作中。
活動在充滿在地人情味的氛圍中拉開序幕。埔鹽鄉西湖社區的長輩們,穿上最亮麗的服裝,以一曲充滿活力的迎賓舞,向遠道而來的貴賓們展現了社區的熱情與生命力。他們的笑容與舞姿,不僅是歡迎,更是跨世代情感連結的真摯體現。埔鹽鄉許文萍鄉長與鄉民代表李善、劉姵岑、劉綉梅等嘉賓也親臨現場與致詞,表達了對禾煦學堂深耕在地的肯定與支持,讓所有與會者深刻感受到地方的向心力。
交流會的核心,始於一場對「吃」的深刻反思。禾煦兒少健康協會的陳怡君理事長,並非從生硬的營養學切入,而是溫柔地引導大家回溯各自的「兒時飲食記憶」。她分享道,飲食從來不只是填飽肚子的生理需求,它承載著關係、情感與記憶。餐桌上的對話、空間裡的氣氛、與誰共享食物,這些點滴共同構成了一個人的生命底蘊。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飲食經驗,將成為孩子內心正向、穩定的力量。
西湖社區發展協會的黃碧菁總幹事,接著分享了社區老人關懷據點的運作點滴,展現了在地老幼共融、互助合作的溫馨畫面。這也讓大家看到,禾煦學堂的成功,離不開與社區網絡的緊密結合。
為了讓理念更具實踐性,陳奕曄秘書長帶領了一場精彩的腦力激盪。他列舉出課照現場常見的18個孩子飲食問題,從偏食、吃飯過慢到對食物的錯誤認知等,引導夥伴們不只是看見問題表象,而是深入探討背後可能的原因——是心理狀態、家庭狀況,還是教育方式或其他沒想過的問題?透過小組討論,大家共同重新定義問題,並激盪出許多富有創意的解決策略,現場互動熱烈,充滿共鳴。
緊接著,詹筱勻主任詳細介紹了禾煦學堂的發展歷程。她分享了學堂如何將「健康」融入日常,最令人動容的是,孩子們的角色轉變。他們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透過一系列健康生活技能課程,學習如何挑選、清洗蔬果,甚至安全地使用工具進行切塊、分裝與擺盤,成為了廚房裡的得力小幫手,從中獲得了責任感、成就感與一雙懂得欣賞食物的眼睛。
午餐時刻,大家品嚐了由西湖社區志工廚媽們親手製作的豐盛佳餚。香氣四溢的炒麵、口感Q彈的芋粿、熱騰騰的魷魚羹,以及在地自產的地瓜葉與苦瓜鹹蛋,每一道菜都蘊含著媽媽們的愛心。更特別的是,西湖社區的陳寶箱理事長還親手熬煮了清涼退火的綠豆湯與滑嫩香甜的粉圓豆花,這份心意讓午餐更添溫暖,是社區最真誠的款待。
活動的最高潮,也是最令人驚喜的環節,是由學堂的孩子們親手設計並製作的水果拼盤。當孩子們略帶羞澀卻又充滿自信地端出一盤盤色彩繽紛、創意十足的作品時,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他們不僅能清楚介紹自己使用的水果,更能說明設計的理念。那份專注與超乎預期的能力,讓所有大人都為之動容與讚嘆。這不僅是一盤水果,更是禾煦學堂理念實踐的甜美果實。
這次的參訪,不僅是一次單向的觀摩,更是一場雙向的、充滿能量的對話。雲林的夥伴們帶著滿滿的感動與啟發而歸,而禾煦也從這次交流中獲得了寶貴的回饋。我們深信,透過這樣真誠的連結與分享,能夠共同為台灣的兒少照顧工作,織就一張更綿密、更溫暖的支持網絡。
特別感謝所有蒞臨的長官與夥伴 (依單位排序)
雲林縣政府
社會處 陳怡君副處長、周珈羽科長、丁婕社工以及所有雲林小衛星的老師們
彰化縣政府
社會處 涂敏群副處長、翁子琳科長、許馨方社工
埔鹽鄉公所 & 民意代表
許文萍鄉長
鄉民代表 李善、劉姵岑、劉綉梅
彰化縣西湖社區發展協會
陳寶箱理事長、黃碧菁總幹事、張菀菱照服員
禾煦兒少健康協會
陳怡君理事長、陳奕曄秘書長、詹筱勻主任、張柔嫺老師、黃碧菁老師、林秋君老師